2025-06-23 文章來源: 點擊數:[]
6月23日上午,“語通四海 志騁五洲”四川外國語大學2025屆優秀畢業生座談會在學校立德樓C517會議室舉行。學校黨委書記劉嗣方、校長董洪川、副校長盧波,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負責人,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代表參加座談會。會議由盧波主持。
座談會上,畢業生代表回顧了自己在校期間學習、生活和實踐情況,分享了面對挑戰時的堅韌和收獲成長時的喜悅,他們通過一系列“成長關鍵詞”串聯起在校期間的珍貴記憶,表達了對母校、恩師和同學的衷心感謝以及美好祝愿。
董洪川代表學校對2025屆全體畢業生圓滿完成學業、開啟人生新征程表示衷心祝賀,對同學們為學校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董洪川指出,畢業既是結束,更是開始,他希望同學們一要提高站位,強化擔當,深刻認識新時代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能力主動作為、忠于人民、服務國家。二要心懷謙卑,永懷感恩,腳踏實地,以謙虛的態度,將感恩之情轉化為實際行動,從小事做起,從細節抓起,有敬畏之心,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兢兢業業站好自己的崗位,扎扎實實完成好各項工作。三要敢想敢為,無懼風雨,要以創新思維服務國家大局,在風雨和挫折中保持淡定心態,善于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創新。四要將“小我”融入“大我”,把自身發展融入國家發展,為母校增光添彩,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劉嗣方向全體畢業生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育人的教職工表示誠摯的感謝。他指出,2025屆畢業生的成長經歷與時代發展的脈搏同頻共振,與民族復興的浪潮同向而行,同學們在川外的沃土中扎根成長,歷經知識的澆灌、思想的淬煉、品格的打磨、本領的提升,已然褪去青澀,成長為新時代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愿奉獻的青年。今天這場座談會,既是短暫“告別”,更是使命出征。他對畢業生同學提出五點期許:一是厚植家國情懷,讓青春理想扎根民族復興沃土。大家有幸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要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的坐標、把個人價值融入社會實踐的路徑、把個人選擇融入時代前行的洪流,把“小我”的追求匯入“大我”的奮斗。二是積極挺膺擔當,讓青春奮斗激蕩強國建設浪潮。他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全體青年責任在肩,使命光榮。作為外國語大學的學子,不僅要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者”,更要做文明交流互鑒的“架橋人”。希望畢業生同學在大國外交舞臺上,用“多語種”講好中國故事;用“跨文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傳遞中國智慧,用“新視野”在國際貿易和國際輿論博弈里展現中國形象。要在“扛重任”中錘煉、“扛硬活”中彰顯真本事。三是經常“自找苦吃”,讓青春磨礪擦亮干事創業底色。要主動“自找苦吃”,面對急難險重任務,不要“繞道行”,而是“迎著去”。要“長本事”,吃苦不是目的,“苦后有得”才是關鍵。把每一次逆境都變成磨礪,把每一次挫折都當作財富,在總結復盤中不斷迭代自己。四是永葆進取激情,讓青春實踐綻放絢麗奪目光彩。希望畢業生以“歸零心態”融入社會,以“空杯姿態”學習成長。要甘當“小學生”,無論在哪里做什么,都要虛懷若谷向基層和群眾學習,秉持干中學、學中干。要常有“危機感”,保持“本領恐慌”,養成勤讀書、善思考的習慣,既讀“有字之書”,也讀“無字之書”,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要勇做“改革派”,注重以開放的理念、改革的辦法、創新的方式做事情。五是始終堅守底線,讓青春航船錨定人生正確航向。守住政治底線,做立場堅定的“明白人”。守住紀律底線,做遵規守紀的“清醒人”。守住人格底線,做堅守初心的“純粹人”。最后,劉嗣方愿全體畢業生心中有夢、眼里有光、腳下有力、肩上有責,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在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上,奏響屬于川外人的時代強音!
會議結束后,畢業生代表們圍繞座談會上內容展開熱烈討論。碩士畢業生代表、已經在徐工集團就業的康國慶說:“劉書記的五點期許像一把精準的鑰匙,為我們打開了外語人如何融入時代的認知新維度。特別‘架橋人’的定位,讓我突然明白,我們學習的不僅是外語專業技能,更是傳遞中國價值的橋梁——未來我就要赴國外推廣中國制造,一定把講好中國故事的囑托刻進每一次工作里。”選擇扎根西部基層的本科畢業生代表葉文杰表示:“書記說‘自找苦吃’不是目的,‘苦后有得’才是關鍵,這句話徹底打消了我對基層工作的顧慮。我報名的鄉村振興崗位條件艱苦,但今天聽完講話,我反而覺得這正是打磨本領的‘磨刀石’——我會把每一次入戶走訪都當成‘無字之書’來讀,用青春汗水澆灌好腳下的熱土。”本科畢業生代表、正在創業的桂子文說:“最觸動我的是‘守住人格底線’的叮囑。我們這代人創業面對的誘惑很多,但這句提醒讓我更明確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邊界。未來我的公司要做有溫度的文化輸出,既不迎合流量低俗化,也不照搬西方模板,要用‘新視野’展現真實立體的中國形象。”在此起彼伏的回應聲中,2025屆畢業生們的目光愈發明亮——那些關于理想與現實、小我與大我的思考,已在這場座談會上悄然生長為奔赴遠方的底氣與力量。
來源:黨委學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