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4 文章來源: 點擊數(shù):[]
一、單位基本情況
(一)本單位職責
四川外國語大學(簡稱“川外”)坐落在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充分發(fā)揮外語教育優(yōu)勢,積極發(fā)展相關學科專業(yè),形成了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哲學、藝術學等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辦學格局。
學校結合外語優(yōu)勢和特色,服務社會,為提升重慶的國際化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創(chuàng)造更好的經濟環(huán)境、促進重慶產業(yè)國際化和多元化發(fā)展提供了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持。建校六十余年來,川外學子的足跡遍布全球各地,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為重慶市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為我國的外交事業(yè),為增進我國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作出了貢獻。
(二)學校機構設置
學校內設機構分為黨政管理、教學科研、教學輔助、后勤保障、群團組織和其他臨時機構等。黨政管理機構是學校中從事黨政管理工作的機構。教學科研機構是直接從事與人才培養(yǎng)相關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學生教育管理的機構。教學輔助機構是為教學科研工作服務的機構。后勤服務機構是為學校各項工作正常運轉提供后勤服務保障的機構。群團組織特指工會、團委等組織機構。臨時機構是為完成學校的臨時性、階段性工作的機構。
學校現(xiàn)有24個教學院(系),2個獨立學院,37個本科專業(yè),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3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教育部直屬的出國人員培訓部;有托福、雅思、德福、GRE、HSK、PETS、日本語能力等級考試、全國外語翻譯證書考試(NAETI)等國家級考試點,是重慶市干部外語培訓基地。
二、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支出結構說明
2015年學校實現(xiàn)總收入54904.5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568.58萬元,增長23.84%。其中財政收入為29628.98萬元,較上同期增加4841.68萬元,增長19.53%,財政收入占總收入的53.96%;事業(yè)收入21958.7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488.25萬元,增長33.32%,事業(yè)收入占總收入的39.99%;其他收入3316.8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38.65萬元,增長7.75%,其他收入占總收入的6.04%。
2015年學校總支出為54067.68萬元,各項支出及比例為:工資福利支出為15032.81萬元,占總支出27.80%;商品和服務支出為8178.23萬元,占總支出15.13%;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為8342.29萬元,占總支出15.43%;債務利息支出為2473.72萬元,占總支出4.58%;其他資本性支出為20040.63萬元,占總支出的比例為37.07%。
(二)收入支出與預算對比分析
2015年預算收入共計49861.5萬元,較上年增加5043.06萬元,增加18.82%。其中:2015年預算財政撥款19700.9萬元,實際為29628.98萬元,差額9928.09萬元,財政補助收入大大超出預算的主要原因是,本年中獲得專項經費較上年有在幅度增長,獲中地共建專項900萬元,化債經費2000萬元。全年實現(xiàn)事業(yè)收入21958.75萬元,超過年初預算7898.14萬元,增幅達到35.97%,主要原因在于研究生學費、培訓費等其他教育事業(yè)收入增長較大。其他收入主要為學校聯(lián)合辦學收入、招投標收入及其它零星收入,本年決算收入3316.83萬元,較年初預算減少12783.17萬元。
(三)收入支出與上年度對比分析
(1)與上年度各項收入對比
2015年度學校收入有所增加,全年實現(xiàn)收入54904.5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568.58萬元,增長23.84%。其中財政收入為29628.98萬元,較上同期增加4841.68萬元,增長19.53%,財政收入占總收入的53.96%;事業(yè)收入21958.7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488.25萬元,增長33.32%,事業(yè)收入占總收入的39.99%;其他收入3316.8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38.65萬元,增長7.75%,其他收入占總收入的6.04%。
從收入結構來看,財政補助收入所占結構比例在有所下降,2015年結構比例為53.96%,其主要原因是學校所獲化債補助專項資金2000萬元,較上年減少1000萬元。隨著學校辦學規(guī)模逐漸趨于飽和,學校事業(yè)收入增長加速,隨著今年總收入的增加導致其結構比例有所增長,由2014年的37.15%增加至39.99%,其他收入主要為聯(lián)合辦學收入、捐贈收入、存款利息收入及其他零星收入等構成,來源比較穩(wěn)定,占總收入的比例在6.04%左右。
(2)與上年度各項支出對比
2015年,學校總支出為54067.68萬元,較上年增加4984.45萬元,增長21.95%。
1.工資福利支出及其增長原因。
工資福利由基本工資、津貼、獎金、社會保障繳費各項構成,2015年,工資福利支出15032.81萬元,較2014年增加1391.88萬元,較上年增長1.14%,其主要原因是隨著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本年末在職職工1101人,較上年1120人減少19人,其次是實行績效工資使支出增幅較大,除新進人員外,工齡及正常職務晉升等原因使工資福利各項支出均有所增長,其他工資福利支出主要為支付的外籍教師工資、臨時工工資及長聘編外人員工資,為滿足擴大辦學的需求,各項支出逐年增長。
2.商品和服務支出及其增加原因。
2015年,商品和服務支出8178.23萬元,較2014年增加1428.40萬元。
2015年,學校在財政狀況非常嚴峻、經費短缺的情況下,繼續(xù)維持并穩(wěn)步加大對教學經費的投入,尤其加大了對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學科專業(yè)建設、博士點建設、科學研究及教學實踐等各方面的經費投入。體現(xiàn)在:
①資隊伍建設方面。
2015年,學校投入師資培訓費281.62萬元,較2014年增加100.27萬元,增長55.29%。截止2015年末,學校有在讀博士25名,在讀碩士10名,短期進修100余人,經過多年的大力投入和建設,學校目前有在職教職工1101人,其中專任教師769人,占在職職工的比例為68%。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130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專任教師601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為75.50%,研究生學歷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70人。
②實驗室建設。
近年來,學校通過中地共建和自籌等方式籌集資金,逐年加大對實驗室建設經費的投入,保障了學校實驗室建設經費需求,學校教學實施明顯改善。截止目前,學校有各類專業(yè)實驗室16個,2015年學校建成國別經濟與國際商務重點實驗室和外語學習認知神經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同時,還有漢語國際教育多語種背景下的中介漢語語料庫分析實驗室、對外發(fā)展研究及涉外高端人才實訓中心和媒介融合實驗中心中地共建實驗室項目在建,外語語言實訓中心和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累計投入經費近3000萬元。
③學科專業(yè)建設。
學校繼續(xù)加大學科建設經費投入,2015年共計投入學科建設經費100余萬元。建成市級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三個,即德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RCP”應用型廣告人才三維孵化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和外向實踐型俄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
同時,學校投入市級特色專業(yè)建設經費150萬元。建設校級品牌專業(yè)5個,即旅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廣告學、漢語言文學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基本形成了“國家級、市級和校級三級特色(品牌)專業(yè)”布局態(tài)勢。組織申報了“廣播電視新聞學”、“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和“電子商務”4個新辦專業(yè),經過答辯和市教委組織專家進校實地考察,4個專業(yè)均獲準推薦教育部審批。
④博士點建設。
在過去一年里,學校扎實開展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工作,進一步強化了優(yōu)勢學科,并通過優(yōu)化特色學科、扶持新興學科的方式,促進我校學科結構和學科布局更趨完善和更趨合理。經過近幾年的立項建設,我校已全面完成各項建設任務指標,在隊伍建設、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基礎條件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已達到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要求。
2015年,學校還完成了“十二五”市級重點學科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日語語言文學4個市級驗收工作。同時,“十二五”市級重點學科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我校在重重競爭壓力之下,最終申報的外國語言文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企業(yè)管理、課程與教學論5個學科(其中包括3個一級學科和2個二級學科)全部獲批重慶市“十二五”高校重點學科,并且涵蓋了學校70%的二級學科。這5個重慶市“十二五”高校重點學科中包括立項建設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和支撐學科中國語言文學,而社會學科和管理學科兩個學科門類實現(xiàn)了市級重點學科零的突破,文學門類的新聞傳播學在沒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的情況下榮獲市級重點一級學科,這些都無疑對相關學科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同年,中國語言文學取得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⑤科學研究。
2015年,學校繼續(xù)加大對科研經費投入力度,累計投入科研經費900余萬元,取得了豐碩成果。本年,我校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9項,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項,承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總數(shù)超過前三年的總和。承擔教育部項目5項,重慶市社科規(guī)劃項目8項,市社科后期資助項目2項,重慶市教委項目12項、重慶市教育科學項目2項,實現(xiàn)我校省部級項目的穩(wěn)步增長。同時,我校還承擔橫向項目3項,校級重大招標及特別委托科研項目9項,校級科研項目26項,青年科研骨干人才培養(yǎng)計劃資助11人次,總計獲得科研項目資助經費近500萬元。
我校2015年還順利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2項,重慶市級項目結項31項,校級項目結項27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校共出版各類著作20余部,其中專著23部,譯著編著4部;發(fā)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其中發(fā)表在權威期刊的論文8篇,發(fā)表在CSSCI源刊的論文70余篇;其中涌現(xiàn)了不少學術價值高、社會影響大的優(yōu)秀科研成果。在重慶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評選中,我校的科研成果獲得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
⑥教學實踐
學校非常重視實踐實訓環(huán)節(jié)。2015年,學校新增教學實習基地11個,投入經費35余萬元,使我校教學實習基地數(shù)目達到了87個,有效地滿足了學校學生教學實習的需要。積極開展“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工作,獲得立項建設的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一個,及傳播技能綜合實驗中心”。同時,學校也通過鼓勵第二課堂活動,投入大學生六個一實踐活動經費20萬元,并取得顯著成效。
⑦加大課程建設力度
2015年,學校將課程建設作為學科專業(yè)建設的核心,繼續(xù)對現(xiàn)有課程進行優(yōu)化整合,對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進行專項投入,堅持“確保質量,打造精品”的原則,以提升課程整體水平。本年投入課程建設經費30萬元,學校建成市級精品課程2門(《基礎英語(一)》、《對外漢語教學概論》),校級精品課程8門,校級重點課程10門。形成了層次分明、分布合理的優(yōu)質課程體系。
⑧加大教改立項投入
2015年,學校獲得重慶市教委教改項目15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14項,獲專項建設經費100余萬元。
⑨加強教學團隊建設
2015年,學校投教學團隊建設經費30余萬元,鼓勵以課程建設為基礎進行教學團隊建設,將教研室建設與課程團隊建設結合起來,打造優(yōu)秀教學團隊。我校共獲評兩個市級教學團隊,即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團隊和日語專業(yè)本科教學團隊,使我校市級教學團隊達到7個。
3.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包含離休費、退休費、醫(yī)療費、助學金、住房公積金、購房補貼等各項。2015年全年支出7435.11萬元,較上年增加2485.67萬元,增長50.22%。從其支出明細看,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學校2014年退休金出較上年增加了742.82萬元,增長40.98%;公積金較上年增加626.05萬元,增長229.59%。
(四)機關運行經費、國有資產占用情況等說明。
本單位無機關運行經費,無國有資產占有情況。
三、“三公”經費情況說明
(一)、“三公”經費的增減變化情況及原因分析
1、與預算數(shù)相比
截止2015年末,學校現(xiàn)有各類車輛22輛,本年度學校未新增購公務用車。2015年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支出50萬元,公務接待支出50萬元,未發(fā)生因公出國費用。“三公經費”全年共計支出100萬元。2015年“三公”經費預算支出100萬,本單位嚴格按照預算經費額度執(zhí)行“三公”經費的使用,盡量節(jié)儉開支降低接待檔次,不存在超支使用“三公”經費的情況。
2、與2014年度相比
2014年“三公”經費發(fā)生總額101.91萬元,其中公務接待支出41.91萬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用支出60萬元。與2014年相比,2015年“三公”經費總額減少1.91萬元。主要原因是公務接待費用有所增加,但公務用車情況有所減少。
(二)、“三公”經費實物量,包括因公出國(境)團組數(shù)及人數(shù)、公務用車購置數(shù)及保有量、公務接待批次及人數(shù)以及人均、車均等情況說明
2015年因公出國出境組團0次。本單位公車保有量22輛,全年未發(fā)生新的公務用車購置支出,發(fā)生公務用車保養(yǎng)運行費用50萬元,車均發(fā)生運行保養(yǎng)費用約2.27萬元/年。全年國內公務接待10批次,國內接待人數(shù)136人次,外事接待發(fā)生14批次,外事接待人數(shù)78人次。共計發(fā)生接待費用50萬元,人均接待費用約23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