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9 文章來源: 點擊數:[]
2019年7月15日至8月13日,我校2017級語言病理學方向8位碩士研究生赴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聽力語言治療科、中西醫結合科、評定科開展臨床見習活動。
本次見習主要分為成人康復治療和兒童康復治療,我校8名語言病理學方向碩士按周進行科室輪替,在專業技能精深、知識儲備豐厚的康復治療師的帶領下,接觸并了解了不同類型的病癥。在見習期間,團隊成員主要協助治療師對患者進行病歷查詢、疾病評估、康復方案制定以及臨床康復訓練。
團隊成員與科室部分醫師合影
團隊成員與聽力語言治療科王紅艷治療師長合影
在成人康復治療區,見習內容主要圍繞“失語癥的評估與治療”、“吞咽障礙的評估與治療”以及“音樂治療的原理和方法”這三大方面展開。首先,對于“吞咽障礙的評估與治療”,中心治療師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就吞咽運動相關肌肉與神經支配、吞咽反射過程、吞咽障礙的生理分期、吞咽障礙的精準評估方法以及吞咽障礙的直接和間接治療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地理論與實踐指導,讓團隊學員受益匪淺。其次,治療師詳細介紹了《中國失語癥語言評估量表(標準版)》的設計原理、功能用途及臨床應用等基本內容和有關失語癥發音訓練、詞句訓練、閱讀訓練和書寫訓練的治療方法,并臨床指導團隊成員如何使用量表進行失語癥評估以及根據實際評估結果,有的放矢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最后,基于“審美移情說”、“共振原理說”和“神經活動說”三種假設,團隊成員了解了音樂療法的原理,并在臨床實踐中掌握了主動音樂療法、被動音樂療法、共振療法和高頻療法等多種類型音樂治療方法。
在兒童康復治療區,見習內容主要包括“聽力障礙的評估與訓練”、“語言發育遲緩的評估與訓練”以及“構音障礙的評估與訓練”三部分。首先,“聽力障礙的評估與訓練”教學圍繞聽覺察知、聽覺分辨、聽覺識別、聽覺理解四個方面展開。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團隊成員采用視聽誘導法、動畫誘導法、物體碰撞法、聲源探索法等方法對聽障兒童進行治療,康復成效顯著。其次,在康復治療師的協助下,團隊成員采用“S-S語言發育遲緩評價法”分別從“符號形式與指示內容關系”、“促進語言學習有關的基礎性過程”和“交流態度”三方面進行語言發育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確診為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進行針對性的語言訓練,極大地提升了語言病理學團隊成員的臨床實踐能力。最后,基于運動性、器質性和功能性三類不同構音障礙的病理特征,團隊成員通過對患者下頜、唇、舌等構音器官運動功能的評估,確定其構音障礙類型并制定相應的語言康復訓練方案。其中,在團隊成員的參與治療之下,某楊姓功能性構音障礙患者經20次治療后,之前省略的四個音均已習得,治療效果斐然。
團隊成員與聽力語言治療科王紅艷治療師長合影
團隊成員進行言語康復訓練實踐
團隊成員進行病例查閱
經過為期一個月的臨床見習,成員們掌握了不同的客觀評估量表與儀器的使用,主要包括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西方失語癥成套測驗、構音障礙檢查、吞咽功能臨床評估、吞咽試驗、吞咽造影等,并學到了諸如音樂療法、食道語訓練、構音訓練、口肌訓練、吞咽訓練等康復訓練技能。同時在這期間,團隊成員體驗了經顱磁刺激,見識了三維步態分析、六六腦語言認知康復訓練等先進技術及軟件,在務實了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極大開闊了眼界。
本次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見習活動將語言病理學理論與臨床實踐深入融合,提升了團隊成員臨床專業素養,強化了有關言語障礙康復的知識體系,為后續開展臨床實踐奠定了基礎。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本方向研究生將更加刻苦鉆研理論知識,為后續臨床實踐提供指導,提高我校語言康復專業人才的臨床能力,讓語言病理學專業成為我校的特色專業,開辟語言康復新征程。
圖/文:語言智能學院、語言腦科學研究中心、川外學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