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6 文章來源: 點擊數:[]
4月25日,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剛毅應翻譯學院和當代國際話語體系研究院邀請,蒞臨我校講學。
上午10點,王剛毅在西區教學樓B1-2為翻譯學院本科生講授《國際話語譯介》課程。他首先從歌樂廣場上的語言文字講起,說明話語表達的重要性。接著,他以“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中國特色對外話語為例,梳理了它的來龍去脈和內在關系,旨在告訴同學們翻譯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知識考古”的過程,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認真考證和溯源,從而才能做到準確傳譯話語的真實意義。同時,他又以“大同”的不同譯法為例,告誡同學們在翻譯過程中需要注意非語言因素對于翻譯行為的影響。接下來他枚舉了大量的中國特色話語,如“一帶一路”“三嚴三實”“打鐵還需自身硬”等的翻譯處理方式,說明譯者要翻譯過程中需要聯系上下文、吃透字里行間的邏輯關系,從而生產出國際社會廣為接受的話語表達方式。最后,他還就翻譯質量評估談了自己的經驗和做法,并認為翻譯的過程就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而且在翻譯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意義的傳達,還要注意文體的對應與對等。整個兩節課的教學內容非常豐富、同學們收獲了滿滿的知識和寶貴的翻譯經驗。
下午4點30分,王剛毅在西區教學樓C1-2為翻譯學院和新聞傳播學院的教師及研究生帶來了一場題為“中國國際形象”的精彩講座。他從外文局2018年所作的關于中國國際形象的調查報告說起,全面梳理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整體形象、內政形象、外交形象、經濟影響力、文化和科技形象等,并精辟地分析了個中緣由。同時,他以世界聞名的蓋洛普公司的最新民調數據為例,向聽眾展示了中國、美國、德國和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中的各種聲譽指標,分析了中國在國際競爭和國際話語權建設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最后,王剛毅回應了現場的老師們和同學們關于中國國際形象和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各類問題。我校副校長、博士生導師祝朝偉主持了本次講座,并對講座進行了高度評價。本次講座是我校當代國際話語體系研究院舉辦的“當代國際話語體系研究”的首場講座。
王剛毅為本科生講授《國際話語譯介》課程
祝朝偉主持講座
王剛毅作講座
王剛毅講座結束后和部分教師合影留念
圖:翻譯學院、當代國際話語體系研究院、黨委宣傳部
文:翻譯學院、當代國際話語體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