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 文章來源: 點擊數:[]
4月9日下午,《外國語文》編輯部成功舉辦“外國語文大家談”第一講。“外國語文大家談”系列講座由《外國語文》編輯部推出,通過《外國語文》視頻號進行網絡直播,旨在邀請《外國語文》的作者、讀者、審稿專家、編輯、外國語文研究者共聚云端,暢談外國語文研究?!按蠹摇笔且粋€雙關,既指已經在該領域取得顯著成就的知名專家和學者,也指所有關注、關心外國語文研究以及《外國語文》期刊的讀者朋友。
“外國語文大家談”第一講由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王仁強教授主持、廣西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羅選民教授主講,并邀請北京大學趙白生教授、廣西大學白佳芳教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王平教授、南昌大學付添爵博士作為與談嘉賓參與。講座通過騰訊會議和《外國語文》微信視頻號同步直播。講座獲得國內外從事外國文學研究、翻譯研究以及語言學研究的專家與師生的積極參與,騰訊會議近300人次參與,視頻直播近1800人次觀看。
主持人、主講人,部分與談人
羅教授的講座圍繞發表于《外國語文》2024年第1期特稿專欄的“大翻譯與文化記憶:融合與啟示”一文展開,并廣泛擴展了論文的內涵和外延,用大量實例解釋了文中的理論概念,將平面的文字轉換為立體、生動、趣味性強的試聽盛宴,將理論的思辨融入個案的闡釋中。具體而言,羅教授首先對“大翻譯”的內涵與外延進行了詳細闡發,繼而從“莎士比亞”“塞萬提斯”以及“湯顯祖”三大家文本的傳播與經典化為切入點,并結合本人在海內外的實際體悟,為聽眾提供了對“個體記憶/集體記憶”“集體記憶/文學經典”“交往記憶/文化記憶”等概念的具體所指,還生動地介紹了他本人與莎翁戲劇演繹、塞萬提斯經典化、西南聯大記憶、《魯拜集》的文學與翻譯之緣。羅教授以嚴謹的理論素養梳理了大翻譯思想的流變性、交往性以及媒介性,同時以風趣的案例與豐厚的學識闡明了“文化記憶生成”與“文學翻譯經典”的邏輯關聯,為聽眾帶來了一場既有理論思辨又有實踐關照、既有人文情懷又有學術見解的文學翻譯思想盛宴。
羅教授的發言圖文
在羅教授發言結束后,趙白生、付添爵、王平、白佳芳分別從“大翻譯”概念的戰略意義和學者的使命、“大翻譯”理論內涵的進一步拓展、中國典籍翻譯實踐以及翻譯人才培養等視角對“大翻譯”這一核心主題展開對談。交流內容圍繞“中國文化走出去”“大翻譯的實踐面向”“記憶與翻譯何以可能”“寫作之喻”“記憶與傳播之聯”“翻譯的時間向度”“大翻譯之用”“何為翻譯之‘大’”“知識域與文化跨域傳播”“傳統—創新、歷時—共時、東方—西方等概念對子融通之策”“中國作品世界化”等諸多面向展開,涉及對核心主題的理論反思、實踐關照、知識概括以及未來展望,是基于羅選民教授講座的深入闡發。《外國語文》2024年第6期將推出“大翻譯研究”專欄,歡迎大家積極撰稿(網上投稿地址:https://scwy.cbpt.cnki.net/)。
四川外國語大學翻譯學院和《外國語文》編輯部線上觀看講座
參與本次“外國語文大家談”的除了線上的嘉賓和讀者,還有四川外國語大學翻譯學院的研究生同學們,他們已提前閱讀羅教授的論文,期待從講座中獲得更深刻的啟發?!锻鈬Z文》編輯部的編輯們也全程觀看講座,他們參與了該篇論文從審稿、編稿、出版到推廣的全過程。
本次主旨演講與學術對話有助于拓展青年學者的理論視野,豐富相關研究的學理來源,加深未來翻譯研究的思辨深度,推動建立“研—著—刊—讀”的外語學術共同體。
供稿:科研處